首页 > 各地 > 正文

铜仁德江:聚焦“全要素”优化强村富民工坊

www.cnxianyu.com.cn|2024-09-06|
 
 

 

9月6日,铜仁市德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大力实施“强村富民”行动,聚焦党建引领、产业赋能、就业保障“全要素”,采取“企业+工坊+村集体+群众+市场”的组织方式,合理运用扶持政策,打造各具特色的“强村富民工坊”,推动实现集体增资、村民增收、企业增效。

1.党建引领“统全局”,工坊建设规范有序。

一是组织推进。制定印发《德江县“强村富民”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》,督促指导乡镇(街道)根据生产方式、产业特点,依托农村闲置房屋、党群服务阵地、易地扶贫搬迁点门面等资源,分别组建原料加工式、订单生产式、劳务服务式、技术服务式、电商直播式、定向招工式等6类强村富民工坊,推动年内建设完成50个以上的标准工坊。二是定期调度。工坊建设实行定期调度机制,由县人社局牵头,县农业农村局、县工业和商务局等部门配合,着力构建分工指导、协作配合的工作闭环体系,定期研究部署工作推进,逐个工坊进行分析,形成工作提示,提出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,确保工作责任落细落实。三是指导跟进。严格落实工坊联系机制,建立县级单位联建带建机制,组建工作组,定期为工坊“把脉问诊”,帮助规范运营管理,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。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,整合省市下派22名科技特派员力量,采取“定点+流动”的服务模式,实施“一对一”或“一对多”等模式,联系指导“强村富民工坊”运行。

2.产业赋能“激活力”,工坊建设提质增效。

坚持因地制宜,统筹六大类型工坊布局,充分盘活现有资源,立足属地农产品、文旅产业链等特色产业,不断拓宽工坊的经营业态、就业渠道,实现“强村富民工坊”的提质扩容、提档升级。一是依托集镇中心,做活“物业”经济。围绕乡村公共服务需求精准引导人员就业,拓展物业管理、门面出租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,让村民有活干、乡村能发展。复兴镇对辖区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排查,积极争取资金,改造成为商业门面,以资产入股形式,引进社会资本经营超市,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15万元,带动当地13人稳定就业;同时修建智慧停车场,开展餐具出租业务,由强村富民公司自主经营,预计年收入达60万元以上。二是依托产业坝区,做实“农业”经济。引导鼓励“强村富民工坊”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服务,获取增值效益。平原镇依托自身绿色生态资源禀赋,通过组织推动、村企联动、市场互动、公司带动模式,“四动四解”建设强村富民工坊,规模化打造白茶产业基地,今年收购茶青20万斤,产值1200万元,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,发放劳务费300余万元;合兴镇投入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成立农机服务队,积极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提供收割、播种服务,对外收割稻油轮作超1000亩,带动2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,收益20余万元;复兴镇引进皇氏牧业公司,通过“公司+工坊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带动周边7个村(社区)600户群众种植优质高产饲草5000亩,总收益3200万元。三是依托新兴媒体,做优“直播”经济。充分挖掘传统村落文化旅游资源,探索“村集体+公司+农户”模式,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民房改造为民宿,开展农村电商和直播带货培训。共和镇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,依托义派电商直播团队建设“强村富民直播带货中心”,推动名特优农产品从乡村“深闺”销往广州、福建等地。2023年以来,累计带货销售额达2500万元,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5万余元,利用新媒体开展“双招双引”,争取项目及社会资金3000余万元,吸引80余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。

 

 

3.就业保障“惠民生”,工坊建设互利共赢。

一是精准就业保障。全面起底资源,精准匹配供需,动态建立就业资源、企业订单、村级劳力“三张清单”,通过提供信息发布、供需对接、就业培训等“全链条”服务,形成就业循环体系,打通就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“强村富民工坊”建设提供全要素保障。二是灵活就业保障。通过党建联建,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链、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,吸收偏远农村闲散劳动力就近就地灵活稳定就业,重点覆盖低收入群体,在“工坊”配套爱心食堂、照料托管等功能,将工坊变为“增收之坊”“关爱之坊”“强基之坊”。三是扩容就业保障。打造平原、复兴标准化“强村富民工坊”,通过区域布局、强弱联动、串点连线、抱团发展,提升工坊发展市场竞争力,示范带动其他工坊加快建设,扩容增量促就业、稳增收。

 

 

9月6日,铜仁市德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大力实施“强村富民”行动,聚焦党建引领、产业赋能、就业保障“全要素”,采取“企业+工坊+村集体+群众+市场”的组织方式,合理运用扶持政策,打造各具特色的“强村富民工坊”,推动实现集体增资、村民增收、企业增效。

1.党建引领“统全局”,工坊建设规范有序。

一是组织推进。制定印发《德江县“强村富民”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》,督促指导乡镇(街道)根据生产方式、产业特点,依托农村闲置房屋、党群服务阵地、易地扶贫搬迁点门面等资源,分别组建原料加工式、订单生产式、劳务服务式、技术服务式、电商直播式、定向招工式等6类强村富民工坊,推动年内建设完成50个以上的标准工坊。二是定期调度。工坊建设实行定期调度机制,由县人社局牵头,县农业农村局、县工业和商务局等部门配合,着力构建分工指导、协作配合的工作闭环体系,定期研究部署工作推进,逐个工坊进行分析,形成工作提示,提出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,确保工作责任落细落实。三是指导跟进。严格落实工坊联系机制,建立县级单位联建带建机制,组建工作组,定期为工坊“把脉问诊”,帮助规范运营管理,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。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,整合省市下派22名科技特派员力量,采取“定点+流动”的服务模式,实施“一对一”或“一对多”等模式,联系指导“强村富民工坊”运行。

2.产业赋能“激活力”,工坊建设提质增效。

坚持因地制宜,统筹六大类型工坊布局,充分盘活现有资源,立足属地农产品、文旅产业链等特色产业,不断拓宽工坊的经营业态、就业渠道,实现“强村富民工坊”的提质扩容、提档升级。一是依托集镇中心,做活“物业”经济。围绕乡村公共服务需求精准引导人员就业,拓展物业管理、门面出租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,让村民有活干、乡村能发展。复兴镇对辖区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排查,积极争取资金,改造成为商业门面,以资产入股形式,引进社会资本经营超市,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15万元,带动当地13人稳定就业;同时修建智慧停车场,开展餐具出租业务,由强村富民公司自主经营,预计年收入达60万元以上。二是依托产业坝区,做实“农业”经济。引导鼓励“强村富民工坊”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服务,获取增值效益。平原镇依托自身绿色生态资源禀赋,通过组织推动、村企联动、市场互动、公司带动模式,“四动四解”建设强村富民工坊,规模化打造白茶产业基地,今年收购茶青20万斤,产值1200万元,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,发放劳务费300余万元;合兴镇投入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成立农机服务队,积极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提供收割、播种服务,对外收割稻油轮作超1000亩,带动2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,收益20余万元;复兴镇引进皇氏牧业公司,通过“公司+工坊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带动周边7个村(社区)600户群众种植优质高产饲草5000亩,总收益3200万元。三是依托新兴媒体,做优“直播”经济。充分挖掘传统村落文化旅游资源,探索“村集体+公司+农户”模式,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民房改造为民宿,开展农村电商和直播带货培训。共和镇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,依托义派电商直播团队建设“强村富民直播带货中心”,推动名特优农产品从乡村“深闺”销往广州、福建等地。2023年以来,累计带货销售额达2500万元,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5万余元,利用新媒体开展“双招双引”,争取项目及社会资金3000余万元,吸引80余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。

 

 

3.就业保障“惠民生”,工坊建设互利共赢。

一是精准就业保障。全面起底资源,精准匹配供需,动态建立就业资源、企业订单、村级劳力“三张清单”,通过提供信息发布、供需对接、就业培训等“全链条”服务,形成就业循环体系,打通就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“强村富民工坊”建设提供全要素保障。二是灵活就业保障。通过党建联建,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链、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,吸收偏远农村闲散劳动力就近就地灵活稳定就业,重点覆盖低收入群体,在“工坊”配套爱心食堂、照料托管等功能,将工坊变为“增收之坊”“关爱之坊”“强基之坊”。三是扩容就业保障。打造平原、复兴标准化“强村富民工坊”,通过区域布局、强弱联动、串点连线、抱团发展,提升工坊发展市场竞争力,示范带动其他工坊加快建设,扩容增量促就业、稳增收。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