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科教 > 正文

【双减】江西玉山: 衔而有方 接而有法

www.cnxianyu.com.cn|2025-03-14|中国县域网江西省
江西玉山:  衔而有方 接而有法

为全面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,促进家校社的教育观念及行为转变,全面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科学衔接。3月12日晚,江西省玉山县瑾山小学与县保育院、第五幼儿园联合开展的“衔而有方,接而有法”双向幼小衔接教研活动在多媒体报告厅如期举行。瑾山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郑美莲,玉山县保育院园长许仁枝,第五幼儿园园长陈莹,分管教学副校长汪笑林,学校处室的部分成员及保育院、第五幼儿园的家长共200余人参加活动。活动由周畅主持。

 
   
 
活动伊始,郑美莲书记表示,瑾山小学以“让每一个生命在阳光下精彩绽放”为核心理念,依托“七彩阳光文化”和“阳光成长银行”激励机制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。她强调,幼小衔接应摒弃“抢跑焦虑”,家校需协同合作,从生活实践渗透学习兴趣,助力孩子自然过渡,成长为有健康体魄、积极心态的“七彩阳光少年”。

张榴燕老师提出,语文衔接应注重兴趣引导,通过趣味拼读游戏(如拼音卡片接龙)和生活场景识字(认标牌、读绘本)自然渗透知识,通过《大卫不可以》等国际获奖绘本,引导孩子观察图画细节,培养表达力;书写准备以控笔训练为主,避免过早复杂书写,让孩子在轻松互动中爱上语文。

 
     
 
吴祥燕老师强调数学衔接需从生活实践入手,用积木分合、超市算数等实物操作理解抽象概念,家庭游戏如扑克比大小、规律串珠锻炼逻辑思维;倡导“先动手后动笔”,拒绝机械刷题,将数学融入家务分类、钟表认时等日常场景,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建立数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       
许仁枝园长在发言中重点强调,幼小衔接的核心在于日常习惯的系统培养。她提出,习惯养成需家、院同步,建议家长减少包办代替,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,通过规律作息、整理玩具等小事,帮助幼儿建立适应小学生活的行为规范,为平稳过渡奠定扎实基础。
       
此次幼小衔接活动以“衔而有方,接而有法”为落脚点,明确了生活化实践与兴趣引导的双向路径。保育院许园长对习惯养成的深度剖析、瑾山小学教师团队对学科过渡的策略分享,为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。未来,园校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,以联合教研为纽带,从生活自理到学习能力,从心理适应到思维发展,全方位护航孩子的成长之路。让我们携手同行,以习惯为基,以阳光为伴,共同书写幼小衔接的温暖篇章。(周畅)

 

相关文章